汶川素有“阳光谷地、熊猫家园、康养汶川”之美誉,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,是藏、羌、回、汉各民族文化交融地带,经历了“5·12”特大地震的考验后,汶川如凤凰涅槃、重获新生。
汶川县深入挖掘抗震救灾、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廉洁内涵,精心打造廉洁文化阵地,营造“人人崇廉、人人思廉、人人助廉、人人敬廉”的社会氛围。
漩口中学遗址
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,映秀镇受损最为严重。万幸的是,漩口中学成为房屋受损比例最轻、集体伤亡人数比例最小的地方,这里也上演了一场自救、互救和援救的奇迹。
党的恩情救群众于苦海。地震发生后,党中央第一时间调集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投入抗震救灾之中,本地干部群众也迅速反应,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线。如今,这座遗址被原样保留下来,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、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。
家国情怀宣誓广场
家国情怀宣誓广场由“母亲·初心”主雕塑、“四梁八柱”浮雕和“拳头”造型构成。从上古大禹会盟诸侯治水到“5·12”抗震救灾,在历次灾难和困难面前,全体中国人始终拧成一股绳,展现出伟大的“家国情怀”。
映秀震中纪念馆
纪念馆完整地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,社会各界的大爱援建,灾区群众自强不息、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。
在廉政走廊上,2800多个项目,750多亿资金,1000多个日夜,阿坝州纪检监察系统为灾后重建工作保驾护航,践行了“廉洁救灾,阳光重建”的历史使命,一本本台账和工作笔记,纪检监察干部践行了“做党的忠诚卫士、当群众的贴心人”的庄严承诺,向党和人民、向历史和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。
七·一映秀中学
原名漩口中学,“5.12”特大地震后由中组部“特殊党费”4654万元全额援建。七·一映秀中学的震后重生,书写着党的关怀与恩情,党员的忠诚与担当。为铭恩奋进,震后漩口中学更名为汶川县七·一映秀中学。
手足之恩重于山,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,七·一映秀中学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。在党的领导下,在各省及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,在汶川县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下,灾区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,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大爱磐石广场
地震发生时,一块巨石滚落至此,至今没有任何移动,只是刻上了“5·12”震中映秀字样。巨石现在已成为地震的标志性遗址之一,见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意志、人类的无私大爱以及共产党人不怕牺牲、甘于奉献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。
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联系方式:李晓霞18090227081
汶川县纪委监委电话:0837-6225480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